博客年龄:16年11个月
访问:?
文章:764篇

个人描述

丁保录,男, 1992年8月参加工作,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历史学科教学教研及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工作。河南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河师大课程与教学论在职研究生学历。安阳市骨干教师、安阳市优质课一等奖得主,林州市优秀教师、林州市师德标兵、林州市教学技能标兵,知行中国项目河南省特聘导师,国培项目优秀辅导管理教师,数十篇教育教辅文章在报刊发表。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试金石

2009-04-15 23:01 阅读(?)评论(0)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试金石

——市直小学听课回眸

从今年春季开始,我校就确立了走进中小学一线课堂,一边学习提高,一边问诊调研的工作制度。从325日走进市直四小,326日走进市直五小,41日走进市直三小,48日走进市直六小,到今天415日走进市一实小,已先后深入五所小学,听课16节,课后交流研讨六次,并且,每次回到学校,我们都及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深度研修,不仅分析其优缺点,找出其理论依据,而且总结归纳共性问题,提炼下一步的培训课题。

按照学校的布置,我想这次听课,首先是学习,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其次是调研,要善于发现,精于提炼。我们也按教研组进行了充分有效的研讨并作了教研记录。自己没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成书面文字性表述,一方面是近来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又送教下乡补课,又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又在校内观摩学习提高,又接受研究生课程班培训,另一方面,也确实感到自己的视野有限,评课还不能站得高远一点,还是不做半瓶晃荡为好。但一直这样三缄其口,总有种失落之感,思来想去,还是在此一吐为快。

考虑到所属学科教研组,本次听课我主要听的是数学课,下面我对我所听过的课作一下简要回顾梳理,也作为一次补课。

四小的王书青老师,交流研讨时听说她还是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她执教的四年级《小数的性质》这节公开课,面对的是72人的大班课堂,尽管可以看出还有不少的陪读生存在,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论是落实三维目标,还是教法学法、不论是课程资源开发,还是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不论是导课,还是收课,都有自己的章法,尤其是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题型如火眼金睛、我能行等智力闯关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求成欲,又通过不同的智力梯度让学生跳一跳,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对本节课的困惑就是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小数的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引入0.10.100.100等数后,没有很好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缺乏足够的例证让学生来发现,还有一点就是听说这是四小搞的名师课移植,这点容易让人想到邯郸学步的笑话,所以我前面特地写了一篇《向名师学习什么》的有感。

五小董云芳老师,是师范十八班的学生,她执教的六年级《比例尺》这节公开课,(包括杨鹏晋执教的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春天来了,我发现——》)可以说是经过一番包装的,听说组成听课的48名学生也是从各班抽出来的(我未曾论证),这类课拿去参赛无可厚非,但用来在学校推广就值得商榷。尽管如此,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不少,不论是教师教学基本功,还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还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都值得学习。对本节课的困惑和前一个有点相似,一个是比例与比例尺的新旧知识联系,还有一点就是课前让学生爬下休息的问题。

三小许向青老师,是师范十七班的学生,她执教的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节公开课,面对的是有80余人的大班,课堂进行的还比较顺利,但从其课堂中似乎感觉不到有多少新课改的理念,导课引入的问题用一米长绳量不足一米长的物体时怎样表示,没能很好地进行拓展,分数的意义作为重点表述“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这样的数叫分数”也不够准确。难点易错点“分数单位”也没能有效化解。但值得借鉴的是她练习环节设计的奖励智慧花,以奖激智,以智获奖,升华了奖励的价值内涵。

六小王巧莲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教师,她执教的五年级《同分母分数相加法》这节公开课,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也还比较令人满意,但对其课堂细作分析,还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的。如关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作为重点内容,教师未能有效突破,很多学生并没能搞清分母不变的原因。作为易错点加减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教师也没有能够很好指导。面对课堂学生做错的课程资源如分子不能为0,也没能有效利用等。

今天听的一实小付贤老师的是四年级《植树问题》一课,总体感觉还可以,教师基本功、教态以及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等都还比较到位。尤其其设计的一些题目都能联系现实和学生特点,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存在的困惑是,开始的导入利用手指游戏引入间隔,起初效果不太佳,是不是可以换成问题导入?作为本课重点,总结的规律——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度÷间隔长度,似乎并没有被大多数学生所理解,通过学生课堂练习可以发现此问题。也就是说本课的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所以其课堂效益也就值得思量。

一实小共同体东岗中心小学付艳红执教的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我感觉还是很成功的。不论是教师的教态、素质,还是学生的学法、效果都表现得很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只强调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但忽略了相邻线段的端点相连这个小盲点,另外一底对一高也缺乏让学生充分地发现,只有教师的指导。

一实小路静执教的三年级《面积单位》这节课,基本是按照教材体例进行的,好的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感知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大小感,最大的不足就是对面积单位与前面长度单位的联系比较,很多学生极易混淆。

其他还听了几节小学语文课,分别是:五小杨鹏晋的口语交际综合活动课,一小郭俊芳的《四个太阳》、一小李建青的《将相和》、和一小赵明凤的《一面五星红旗》,在此略过。

由于所听课时间跨度较长,又没能及时总结成文,耽误了72小时成功黄金法则,所以今天回忆起来也颇为费神,且不顺利。总体来说,收获不小,可以看出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都在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己的一些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尽管自己也努力从新课堂要求来审视,即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既关注过程,更关注效果,但毕竟自己是局外人,最能说明课堂好环的我想还应该是学生,学生才应该是课堂优劣成败的真正试金石。

  最后修改于 2009-05-11 14:1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