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6年11个月
访问:?
文章:764篇

个人描述

丁保录,男, 1992年8月参加工作,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历史学科教学教研及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工作。河南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河师大课程与教学论在职研究生学历。安阳市骨干教师、安阳市优质课一等奖得主,林州市优秀教师、林州市师德标兵、林州市教学技能标兵,知行中国项目河南省特聘导师,国培项目优秀辅导管理教师,数十篇教育教辅文章在报刊发表。

听课调研城郊行——回归历史的本真

分类:教学档案
2009-12-01 15:32 阅读(?)评论(0)

 

听课调研城郊行

——回归历史的本真

今天上午,我们到位于大屯的城郊乡第四初中进行了听课调研,我听了张淑红老师(我校普师20班毕业生)执教的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活动。

相对而言,这节课内容由于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多次播放,学生们比较熟悉。教师通过多媒体采用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歌配词配图的方式导入新课,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就指出,历史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三国时期,去感受那段真实的历史。

接着教师按照教材设置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的形成三个构件,依次进行了教学活动,每块都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边看边划,我认为这是一种好方法,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时如果有一个明确的任务驱动可能会更好一些。读后教师进行引导学习,曹操兴起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唯才是举2、经济上募民垦荒实行屯田。分析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教师出示战争动态图,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直观感知,有利于学生历史时空的建构,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由形象到抽象,让学生通过军队数量、军事策略、用人策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发现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所在。但我感觉这一环节教师还是统得多放得少,不敢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当然总结为表格的形式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相关知识,但忽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引用了曹操的诗歌《龟虽寿》,来说明曹操53岁时依然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谈到三顾茅庐时引用了杜甫的《功盖三分国,名威八阵图》但相关内容没有作简要的分析,我觉得这是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好的契机。尤其是值得强调人才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分析,同样很全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包括地理因素上的不习水战易染疾病,个人能力方面的骄傲轻敌,战略战术上的劳师袭远等,而孙刘联军却是熟悉水战,周密策划并巧用火攻。但同样存在着缺失学生的探究与主动思考。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师巧用鼎之三角解释任何一方都不能消灭另两方,从而得出统一的条件尚未具备,由此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在局部统一的形势下,各地都采用措施推动生产,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之后是图示小结和课堂训练,设计的两个讨论题都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历史唯物史观的培养,一个是如何评价曹操?一个是三国鼎立局面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拓展延伸得很有价值。

课后除了自我反思之外,同伴秀梅老师作了互评,认为这节课导课新颖、设计精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资源丰富、容量较大、但教师可以再对学生放开一些,给学生多一点的自主时空。我除了强调本次听课调研一为学习积累二为发现优秀三为提炼专题的三大目标外,着重强调指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肯定的优点很多,我们以后自评与互评时要多发现优点,象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每天发现一个优点,我们就会更加自信地去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二是交流学习很重要,象我们下乡听课调研,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习,同学科的经常互相听听课,议议课,通过交流会加快我们的专业化成长。至于本节内容,我简要谈了几点,一是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有效的课。二是要注重一些细节处理,有时三言两语即可化解的问题,我们却丢失了,比如对教材动脑筋的处理与总结的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的结合上,战争图示中的历史空间位置如官渡、赤壁等地名的解释。等等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